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

台灣特有種和台灣特有亞種的變化

[01/26/2019 更新]

去了一趟百花嶺拍鳥,帶回台灣的,除了滿滿的拍鳥紀錄之外,也讓我留意台灣特有種和台灣特有亞種,他們的意義以及變化。首先,我們需要先了解何謂特有種,特有亞種,然後在這些之前加上地名(例如台灣),有興趣的鳥友可以去看一下台灣野鳥手繪圖鑑上的說明,基本上它是生物分類的一種方式,可能是根據型態的不同,也可能是根據基因的不同(差異性超過某個門檻值),因為我不是真的很了解,這裡只是初步的整理。

根據台灣特有種鳥類 目前總計15種的報導,在西元 2000 年以前,在百年前已經認定台灣特有種有 14 種,包含深山竹雞、帝雉、藍腹鷴、烏頭翁、栗背林鴝、紫嘯鶇、白耳畫眉、金翼白眉、藪鳥、冠羽畫眉、紋翼畫眉、火冠戴菊、黃山雀、以及台灣藍鵲。在西元 2000 年,這個清單上新增了”台灣叢樹鶯“一種而變成 15 種。

根據同一個網址的另一篇報導文章以及發現7特有種鳥類 台灣獲大英鳥展首獎的第十樓中華鳥會的正式聲明,第 16 種是台灣畫眉,而這是在西元 2005 年公告的。在西元 2009 年的〈南部〉<台灣特有種 >五色鳥 請改叫牠台灣擬啄木這一篇報導,五色鳥終於進入了台灣特有種的名單。這個順序說實在的有點混亂,如果以中華鳥會的台灣鳥類名錄 2008 年版(這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),這時候已經認定台灣畫眉和五色鳥的台灣特有種的地位。由於台灣鳥類名錄可以從中華鳥會的網站下載,有興趣的鳥友可以找來看看。

到了 2011 年,台灣鳥類名錄一口氣將白喉笑鶇、大彎嘴、小彎嘴、台灣鷦眉(就是鳥友口中暱稱的小滷蛋)、以及灰頭花翼等 5 種由台灣特有亞種提升為台灣特有種,這使得台灣特有種的數量從 17 種一下子提升到 22 種。2012 年,竹鳥和酒紅朱雀也從特有亞種提升為特有種;2014 年,中華鳥會公布“繡眼畫眉”由原來的台灣特有亞種提升為台灣特有種;在 2015 年,中華鳥會又公佈“赤腹山雀”及“竹雞”由原來的台灣特有亞種提升為台灣特有種,使得台灣特有種由原來的 25 種變成 27 種。

台灣特有種在 2019 年又有新的變化,這次把小翼鶇和白頭鶇都認定為台灣特有種,這樣子一來,台灣特有種由原來的 27 種變成 29 種。

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

雲南百花嶺拍鳥初體會

開始拍鳥之後,就從網路上得知雲南的百花嶺是一個非常熱門的地點,鳥種多而且美麗,因此就訂下目標,我要找個機會去百花嶺看看。在 2016 年底終於我把攝影設備升級完成,加上正好有個長假,看到網路上有個自助團,跟老婆大人商量了一下,就報名參加了。

百花嶺算是我第一次出國拍鳥(之前只去過一次龜山島拍鳥),在準備上還花了我一番功夫,比較麻煩的問題就是相機與大砲鏡頭要怎麼帶過去。一般建議是隨身帶,可是它的相關規定就多了,而且據說各個地方以及各個航空公司都不一樣,想出國拍鳥的鳥友,可能早一些準備比較好。除了行李,還有當地的環境如何,我覺得還蠻有幫助的是對岸鳥友寫的【行攝天下】云南百花嶺拍鳥攻略(上)以及【行攝天下】云南百花嶺拍鳥攻略(下)。說實在的,對第一次去的鳥友(像是我)來說,如何有效的安排水塘以及車輛頗為複雜,我個人建議參加拍鳥團,在安排上比較有效率。

從桃園機場飛到昆明機場的飛行時間大概是三個多小時,而從昆明機場到保山機場大約是一個小時,最後從保山機場搭車到百花嶺大約兩個小時(大概一般道路和山路各佔一半)。車子是沿著怒江(小時候的一首歌曲不斷出現在腦海[回到台灣刻意 google 了一下,那首歌是 1971 年台視連續劇"怒江春暖"的同名主題曲])邊開,可能是 2017 年的一月中旬比較暖活,感覺上天氣跟大雪山、阿里山相當。不過,在水塘的等待時間,或許是身體不動,會越等越冷,衣物的準備上還是要注意。另外,到達水塘的山路,各個水塘不同,個人建議到當地詢問即可,也可以聘請當地人幫忙背被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