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 年底、2016 年初最大的身世大戲,大概就是非"褐頭鵐"莫屬了。這隻在芬園出現了兩、三個星期的褐頭鵐母鳥,從一開始的確認,到後來質疑可能是黑頭鵐母鳥,劇情轉折吸引了許多鳥友的目光,我也不例外。由於它還在的時候頗為親民,原打算做長期觀察的,沒想到它居然失蹤了。那整理照片時,該怎麼歸類?
我蒐集、閱讀了不少資料(包含自然攝影中心的
褐頭鵐Red-headed Bunting?、這個在 FB 上
延伸的討論[一定要全看完,避免被一開始用的語言誤導]、以及台灣野鳥圖鑑作者的
黑頭鵐與褐頭鵐],加上自己希望能增加一種紀錄的鳥種[而且又是迷鳥],所以暫時將它歸類為褐頭鵐。
請留意,我的標題下的就是"整理",而不是辨識,這是因為它們的母鳥以及一齡冬羽的幼鳥在野外超過 50% 無法辨認,這也是目前資深鳥友們的共識。寫整理的另一個原因,既然花了那麼多的時間,乾脆把資料整理一下,或許有一天還有機會再記錄到。
鳥友們的討論大多引用 Svensson 的書,也有 Byers 等人以及 HBW 這兩本,我沒有這些書,只是將鳥友說的整理出來;另外,我也參考了"中國鳥類野外手冊"。我是根據下列幾個
支持它是褐頭鵐的特徵來推測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