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

褐頭鵐與黑頭鵐雌鳥的整理

2015 年底、2016 年初最大的身世大戲,大概就是非"褐頭鵐"莫屬了。這隻在芬園出現了兩、三個星期的褐頭鵐母鳥,從一開始的確認,到後來質疑可能是黑頭鵐母鳥,劇情轉折吸引了許多鳥友的目光,我也不例外。由於它還在的時候頗為親民,原打算做長期觀察的,沒想到它居然失蹤了。那整理照片時,該怎麼歸類?

我蒐集、閱讀了不少資料(包含自然攝影中心的褐頭鵐Red-headed Bunting?、這個在 FB 上延伸的討論[一定要全看完,避免被一開始用的語言誤導]、以及台灣野鳥圖鑑作者的黑頭鵐與褐頭鵐],加上自己希望能增加一種紀錄的鳥種[而且又是迷鳥],所以暫時將它歸類為褐頭鵐。

請留意,我的標題下的就是"整理",而不是辨識,這是因為它們的母鳥以及一齡冬羽的幼鳥在野外超過 50% 無法辨認,這也是目前資深鳥友們的共識。寫整理的另一個原因,既然花了那麼多的時間,乾脆把資料整理一下,或許有一天還有機會再記錄到。

鳥友們的討論大多引用 Svensson 的書,也有 Byers 等人以及 HBW 這兩本,我沒有這些書,只是將鳥友說的整理出來;另外,我也參考了"中國鳥類野外手冊"。我是根據下列幾個支持它是褐頭鵐的特徵來推測的!

第一個是 Svensson 和 Byers 的共同點:黑頭鵐多半在後頭/背部帶有不同程度的紅棕色,偶爾腰部也會有紅棕色;褐頭鵐的後頭、背灰棕色,有時帶橄欖色,且絕不會有紅棕色。根據下面的照片(左邊是芬園的褐頭鵐,右邊是田寮洋的黑頭鵐)[喔,由於在田寮洋拍攝的當天,黑頭鵐是雌、雄鳥一起活動,我假設它就是黑頭鵐],左邊的略帶橄欖色,而右邊的略紅,雖然這可能跟照相機的白平衡設定有關,但是照片中的顏色蠻吻合拍攝時的印象顏色。

褐黑頭鵐

根據中國的鳥類辨識,"黑頭鵐與褐頭鵐的區別在於嘴較大但不尖。"。在照片中雖然看不出哪個比較大[似乎褐頭還比較大一些),但是左邊的嘴明顯比右邊的尖。嘴峰的部分,感覺左邊的比較平坦。

最後一個特徵差異是"黑頭鵐的體下顏色比較一致,而褐頭鵐則是胸部較腹部暗,喉部較腹部淡",這在下一張照片可以看出。不過根據目前的觀察,左邊的應該才在秋天換完羽,而右邊的似乎還在換羽中。

褐黑頭鵐

喔,差點忘了另一個在論壇中提及,但是似乎不太用到的特徵。資深鳥友認為:如果全部的飛羽都已經長完了,初級飛羽突出若 <= 3,則應該是褐頭鵐。根據大家的觀察,由於芬園那隻的羽毛很乾淨,而且翼帶顏色黑,應該是在秋天已經換羽完成了。如果鳥友想了解如何計算"初級飛羽突出",大家可以看一下 FB 上的討論。由於芬園那隻的 PP = 3,應該又是一個可以支持為褐頭鵐的理由;至於右邊那隻,因為羽毛還沒換完,這個假說無法適用。

希望看完這些說明後,你的看法跟我一致。不論如何,再來就是開始寫褐頭鵐的紀錄文了。

沒有留言: